其實,紅木市場亂象之所以得不到根治,其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找準“病源”,如果從產品創新、質量保證、品牌建設等源頭進行規范治理,那么紅木市場或許會真正的繁榮。
創新是企業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這句話用于紅木制品產業同樣適用。很多企業簡單地把紅木制品看成是富貴的標志,只重視材料,不重視設計,單純地以為材料貨真價實就行,而忽略了產品的內涵價值。其最終結果導致企業一味模仿,千篇一律的紅木制品市場,卻沒有多少可供消費者選擇的產品,成為紅木制品市場無法言說的遺憾。
紅木制品市場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情況,紅木的識別一直是制約紅木制品產業發展的一個大問題。紅木識別對普通消費者而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掌握的,但一個好的紅木企業的品牌卻能幫助消費者打消不少顧慮。企業的品牌便于消費者辨認、識別、選購商品,不僅有利于維護消費者利益,有助于促進產品銷售,樹立企業形象,保護企業合法權益,也有利于約束企業的不良行為。
紅木制品產業原材料的短缺,致使企業不可能走其他產業一味地通過擴大生產規模來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的路子,生產高質量、高檔次、高附加值的產品才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能否出精品是紅木制品企業的試金石,而精品是企業的金字招牌。
紅木制品行業與其他行業相比,紅木制品加工企業規模不大,機械化程度不高。形成紅木產業集群,共享原料、設備技術、勞動力等資源,有利于產業健康發展。廣東中山大涌產業集群、福建仙游“中國木雕之都”、浙江東陽紅木家具交易基地、河北大城古典家具生產基地、廣西憑祥紅木文化產業園等紅木制品產業集群的成功經驗,就值得進一步推廣。
目前,我國的紅木制品主要以內銷為主,國外市場鮮少涉足,建立海外紅木制品市場不僅潛力巨大,而且有美好的市場前景。將紅木制品推向世界,不僅可以弘揚紅木文化,還可以提高紅木制品企業的利潤空間,增強企業自身實力。紅木“熱”了,但紅木制品產業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繁榮,諸多亂象還需要企業、政府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破解繁榮表象下的紅木亂象,才能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網友留言評論